9年前,这里就是1个山头,没有草,也没有路,沙尘暴特别多,用当地的话说就是每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三是体现了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的趋势。部分具备条件的小煤矿实施升级改造,将增加安全可靠的产量。
为了使方案接地气,符合当前煤炭行业实际,出台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于4月中旬、5月上旬两次征求各地淘汰煤炭落后产能部门、煤炭行业协会和煤矿企业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对文稿做了认真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反映各方意见的《方案》。同时也要看到,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下同)煤矿数量仍有约2100处,淘汰落后产能、破除无效低效供给的任务依然较重。问:请您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方案》实施过程中,省级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牵头部门要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报告本地区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进展情况。问:请您介绍一下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的目标。
属于满足林区、边远山区居民生活用煤需要或承担特殊供应任务,且符合资源、环保、安全、技术、能耗等标准的煤矿,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暂时保留或推迟退出。问:《方案》就30万吨/年以下煤矿关闭退出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方案》提出,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加快退出30万吨/年以下煤矿。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解决关键4%矿井机械化开采问题,不仅将使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还将为开采丰富的极薄、急倾角煤层,甚至2000米以深更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对于发榜方,将协调有关资源以股权投资、EPC+BOT模式等方式促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业+采矿业、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黔府发20179号)要求,2020年贵州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将达到96%。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能源局将以联合资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煤炭地下气化、无煤柱开采、大数据+煤矿深度融合、智慧供电以及能源领域其他技术研究与应用给予项目支持。关键4%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样,由于煤层倾角大、构造复杂、井田范围小等问题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
其余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的4%煤矿是影响贵州省采煤机械化的关键(即关键4%)。对于接榜方,鼓励产学研合作,煤矿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申报,牵头单位须为贵州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参与单位须有实施项目的煤矿企业,可按相关规定申请股权投资。
按照协议,贵州将在2022年左右实现煤炭开采100%机械化,2030年左右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从方法论上进行革新,从工法、规程上进行改进,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变革。9月2日,贵州省科技厅联合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接榜方须在9月3日00:00至10月30日16:00期间申报。2019年5月20日,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能源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本批技术榜单旨在攻克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难题,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转型发展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黔府发20179号)要求,2020年贵州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将达到96%。对于发榜方,将协调有关资源以股权投资、EPC+BOT模式等方式促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业+采矿业、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其余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的4%煤矿是影响贵州省采煤机械化的关键(即关键4%)。关键4%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样,由于煤层倾角大、构造复杂、井田范围小等问题难以实现机械化开采。
2019年5月20日,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能源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贵州将在2022年左右实现煤炭开采100%机械化,2030年左右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从方法论上进行革新,从工法、规程上进行改进,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变革。
9月2日,贵州省科技厅联合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接榜方须在9月3日00:00至10月30日16:00期间申报。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解决关键4%矿井机械化开采问题,不仅将使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还将为开采丰富的极薄、急倾角煤层,甚至2000米以深更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本批技术榜单旨在攻克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难题,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转型发展。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能源局将以联合资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煤炭地下气化、无煤柱开采、大数据+煤矿深度融合、智慧供电以及能源领域其他技术研究与应用给予项目支持。对于接榜方,鼓励产学研合作,煤矿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申报,牵头单位须为贵州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参与单位须有实施项目的煤矿企业,可按相关规定申请股权投资◎能源支撑成立14年来,累计生产原煤近2亿吨,累计生产优质精煤5000万吨◎业务布局从单纯以煤炭为主到形成六大板块的业务新格局◎经营指标2018年资产总额达402亿元,营业收入达115亿元,利润2亿元◎安全生产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最高时期的2.17下降到0.23,下降89.4%◎科技兴企累计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初步建成省内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机械化开采率达87.4%。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煤炭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线建设、深化改革、改革脱困、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等阶段。川煤集团探索顶层设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总部、子公司、矿厂的四四三运行管理体制。
煤炭主业呈现有资源、有效益、能发展、可持续、后劲足的良好局面。这是川煤集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市场的缩影。
初秋的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秀丽,国有重点煤矿绿水洞煤矿就坐落在这里,近期该矿传来喜讯,成功攻克了70急倾斜综采工作面的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外70急倾斜中厚煤层无法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空白。三线建设时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建起了以威远、广旺、攀煤、芙蓉、广能、达竹为主的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的国有重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取得了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夺煤保钢等彪炳史册的重大胜利,各煤炭企业担负起了建设祖国、发展工业、造福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四川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历史可追溯到抗战时期成立的威远煤矿,而后为三线建设贡献光和热,投身改革开放迎来大发展,进入新世纪整合成立川煤集团。这笔订单涉及109架液压支架等,订单金额2800万元。
川煤集团的发展,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川煤集团成立14年来,有效地保障了四川能源安全,较好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组建川煤集团的战略目标。再用5年时间,力争到2025年,实现企业经济总量翻两番,进入全国煤炭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前30强,建成西南地区一流的大型能源综合企业集团。医疗康养板块,成立泽润健康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内部医疗资源整合,正积极引入战略投资推进现有医院升级改造。
截至2018年,川煤集团累计生产原煤近2亿吨,累计供给区域主网电厂近0.7亿吨煤炭,可实现发电量8000亿千瓦时,能满足成都市持续供电15年。现代建筑板块,成立鼎能建设集团公司,全力做大施工板块,拓展投融资板块。
2005年,省委、省政府为优化调整全省煤炭工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以原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的攀枝花矿务局、芙蓉矿务局、华蓥山矿务局、达竹矿务局、广旺矿务局、煤炭工业供销总公司和省属威远煤矿为基础,组建成立川煤集团,实施大集团、大基地、大战略,积极规划和开工了一批重点煤矿建设项目,提高了四川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保障力。作为全省煤炭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川煤集团煤炭总储量达24亿吨(未来规划总储量95亿吨以上),现有近1500万吨的矿井产能及销售渠道,有能力和条件成为保障四川能源供应安全的中流砥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川煤集团将积极化解债务危机,促进集团生产经营步入正轨。砥砺70年,经历辉煌也沐浴风雨,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川煤集团准备如何扬帆再出发?中流砥柱的担当保障四川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四川工业大发展煤炭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属矿产板块,成立金升矿业公司,取得阿坝州东北寨金矿股权,加快推进木里县菜园子铜金矿项目建设。深化煤炭营销、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改革,为转型发展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四川是能源需求大省,也是缺煤大省。最近,川煤集团下属广能嘉华机械公司设计生产的液压支架通过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指标检测,将销往土耳其。
现代物流板块,引入战略投资成立国新联程物流集团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大力开展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股权多元化,推进主辅分离,非煤产业转换经营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回顾川煤集团的历史,就是一部四川煤炭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煤炭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性能源,在四川一次性能源消费占比一直在50%以上。
新能源板块,取得古叙、筠连矿区的煤层气联合探矿权,攀枝花3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2002年以来,四川煤炭工业迎来发展的十年黄金期,煤炭产能快速增长。